机器运转的轰鸣声里,57岁的王巧扣正俯身查看一台输送机的轴承精度,油污沾满工装袖口;楼上绘图室,钱丽英对着电脑屏幕校准智能布料机的参数,晨光透过窗棂落在她微霜的鬓角上——在苏州嘉粮环保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这对“粮机伉俪”的日常,藏着四十载与粮食输送设备共生的岁月。
从江南水乡的国企车间到自主创业的现代化厂房,他们用华发换来了粮机产业的升级迭代,也写下了一段扎根实业的人生故事。近日,粮油市场报记者走进生产一线,听他们讲述与“铁家伙”的不解之缘。
韶华岁月:人生从技术萌芽到商海弄潮
翻开两人的履历,相似的轨迹令人称奇:同是1968年生于吴江,先后进入当地知名的吴江粮食机械厂。1985年,17岁的王巧扣成为金工车间的一名技工,砂轮飞溅的火花映着他年轻的脸庞;三年后,钱丽英加入技术科,趴在绘图板上一笔笔勾勒输送机蓝图。在这家国内输送机生产骨干企业,他们不仅将青春献给挚爱的粮机事业,更在机床与图纸间收获了爱情。
199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夫妇二人与六位工友围坐在车间的长条桌旁,拍板创办吴江胜天包装输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王巧扣从质检科长逐步成长为总经理,车间里的每台设备他都摸得熟透;钱丽英则始终守在技术研发一线,铅笔在图纸上标注的修改痕迹,堆成了厚厚的技术档案。2017年,他们与江苏谷泰粮食机械科技结缘,在总经理蒋红太的邀请下,三人常在车间碰头讨论技改方案,硬是把企业做得风生水起。“那时我们定下目标:每年完成一项技改,申报五项专利。”王巧扣摩挲着一台老式输送机的外壳,仿佛在触碰当年的雄心。
知命之年:身份从扮演配角到挂帅出征
2021年春,53岁的夫妇二人站在江苏谷泰的生产车间里,做出了一个让工友们惊讶的决定:放弃稳定职位,创办苏州嘉粮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这个年纪创业确实不易,”王巧扣望着车间里正在组装的新设备,坦言道,“是妻子对技术的执着,和我们四十年的行业积淀最终说服了我。”钱丽英则轻抚着摊在工作台上的图纸,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线条:“因为热爱,认准的路就要走下去。”这位体重仅80斤的总工程师,办公室的灯常常亮至凌晨,图纸上的每一个参数都饱含着她的心血。
有点儿驼背的王巧扣说,他们本来有一排三层楼的门面房,每年的租金就20多万元,还有一个才6岁的小孙女,他们却无暇照顾。
嘉粮机械的车间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客户无需预付定金,设备在车间调试合格、现场验收通过再付款。“我们只与优质国企合作,靠的是互信。”王巧扣指着车间角落里待发往广西的输送机说。2024年广西北海铁山港的6台输送机订单,他们自筹资金采购原料,工人三班倒地赶工,最终设备一次验收合格——这份底气,让客户在现场竖起了大拇指。
创新为本:产品从环保降尘到轻盈智能
在5G技术的赋能下,夫妇二人把智能化、环保化的理念搬进了传统车间。福建漳州招商局码头的25条输送线正在进行最后的粉尘测试,中粮油脂(钦州)的粕料装船机已完成空载试运行,上海良友新港的抑尘斗装船输送机正接受环保指标检测……这些创新项目,都是车间里“从图纸到成品”的最好见证。2023年推出的第一代智能布料机,更是凭着“笨重设备轻松移”的用户体验,让试用客户在现场就签下了后续订单。
公司成立4年来,连续3年入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21年,获取6项实用新型专利;2023年获评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
眼下,嘉粮机械正与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合作开发的新一代智能环保型布料机,样机已在车间进入调试阶段,年轻工程师们围着设备记录数据,夫妇二人在在一旁不时提点——这场景,像极了四十年来他们并肩作战的每一天。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钱丽英望着车间里忙碌的年轻人,眼中闪烁着期许。车间外的阳光正好,照在他们华发上,也照亮了输送带上正缓缓移动的“嘉粮智造”印记。这对夫妇用四十年光阴证明:诗在远方,就在每一台打磨至精的粮机里,在每一个坚守实业的日子里。
Copyright 2016-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2024085017号-2
地址:郑东新区CBD商务内环26号未来国际2号楼